朋友跟我說起她妹妹的事。
妹妹結婚四年了,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因為孩子沒人帶,妹妹從生了孩子后就沒有再工作。
妹夫一個月賺兩萬左右,包括一份本職工作和一份兼職收入,除了還房貸和日常開銷外,每個月應該還可以攢幾千塊錢。
朋友說,妹妹長得漂亮,愛打扮??此龝r不時和朋友聚會喝茶大包小包往家買衣服,自己都替妹夫心疼。抱著不干涉別人生活的信念,她極力勸告自己忍住不說,偶爾還是忍不住提醒妹妹,妹夫賺錢不容易,省著點花。
每當這時,妹妹會給出“一萬個理由”,說明自己花錢是合情合理的。比如:老公賺錢不給老婆花給誰花;愛自己的女人才能得到男人更多的愛;年輕時候不打扮老了空留遺憾;男人負責養(yǎng)家女人貌美如花等等。
朋友說,最近因為一些原因,妹夫的收入減少了,寶寶開始就讀私立幼兒園,花銷卻增多了。妹夫原以為這幾年至少可以攢下大幾萬塊,沒想到家里連兩萬塊錢的存款都沒有。
兩個人近日經常因為錢的事情吵架,甚至鬧到了離婚。妹夫嫌妹妹花錢多,一個月賺兩萬塊居然沒攢到什么錢;妹妹嫌妹夫賺錢不增反降,居然還嫌老婆花錢多。
朋友苦笑著說,妹妹是喝多了“女人要舍得為自己花錢”的雞湯,且加了罌粟殼,中毒太深。卻沒想過“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我說,觀念的轉變需要契機。妹妹這樣,也是妹夫寵溺的結果。鬧一鬧,不是壞事。孩子讀了幼兒園,妹妹可以出去工作了。一旦工作,什么問題都沒了。
一旦工作,什么問題都沒了嗎?
當然不是,孩子接送問題,家務問題,依然存在。但是,一旦妹妹出去工作,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喝雞湯、逛街、購物了。三四年沒工作,開始賺錢肯定不容易,還舍得那么花嗎?
妹夫能寵溺媳婦三四年,不過問家里財務,說明他老實忍耐信任媳婦,因為近期工作變動,收入減少難免焦慮,才與媳婦發(fā)生沖突。這樣性格的男人,會輕易放棄婚姻嗎?
我安慰朋友說,別太擔心,大概率他們不會離婚。他們之間最大的問題是,契合度不高,需要進一步合作。
彼此合作,是幸?;橐龅谋亟浿?。
男人在外賺錢打拼,女人在家料理帶娃,這是朋友妹妹的家庭合作方式。家就像一個口袋,想要把住口袋里的金幣,除了多向口袋里投金幣之外,還要扎緊口袋,防止漏掉。
無節(jié)制花銷,就是口袋的大窟窿,再多的金幣也留不住。
婚姻要想走得遠,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開源節(jié)流,以當前收入狀況,部分維持能力范圍內的品質生活,部分投入未來生活,包括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費用。
當然,節(jié)流的前提是開源。如果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五六千,在蘇州這樣的城市,即使不還房貸,也很難攢下錢。
婚姻的起步階段,除了少數(shù)家庭背景或個人實力雄厚帶著房產走入婚姻的,大部分人都要面對金錢、性格、習慣的磨合與掙扎。
合作基本愉快,婚姻才可以走下去。只要一方不合作、不配合,婚姻之路必定艱難險阻,且走不遠。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童年時期對人生態(tài)度對合作精神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當你決定和一個人結婚之前,需要觀察Ta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Ta對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看法和態(tài)度。
如果Ta的成長環(huán)境比較糟糕,本人對自己的過去持悲觀態(tài)度,且對未來缺乏激情,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個不具備合作精神的人。除非你有足夠的能量影響Ta。
反之,即使Ta成長中充滿挫折,與父母相處并不幸福,只要Ta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結婚以后,Ta會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努力。這樣的人,也會是很好的伴侶。
所以,一個人的經歷固然重要,Ta對經歷的看法與態(tài)度更重要。
選擇合適的伴侶比把伴侶變成合適的人相對容易。
在婚姻中,那些試圖把伴侶變成“合適的人”的人,是非常痛苦的。
改變對方,絕非明智之舉。
每一個想要走進婚姻,或者在婚姻中糾結的人,可以看一則有趣的故事。
據說在德國的某一地區(qū),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習俗,它可以測定未婚男女是否適合在一起生活。
在結婚前,他們會被帶到一片空地上,在那里放著一棵被砍倒的樹。有人會將一個兩人拉的鋸子放到他們手中,讓他們把眼前的樹鋸為兩截,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合作默契度。
這項工作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如果他們之間沒有默契,只會白費很多力氣,所以很難做到。如果一個人想把事情獨攬下來,那么時間則會延長兩倍。所以兩人必須共同用力,互相配合。
在這地區(qū)的人們認為這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事實上,任何地區(qū),合作都是幸福生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