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家隔離的時候,接觸電子產品和在線游戲的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會成為電子產品控制品。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正視它,今天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中。因此,嚴格禁止、斷開、沒收手機和iPad是不可行的,這將刺激焦慮和易怒兒童的強烈抵抗,惡化家庭氣氛和親子關系。
那么我們如何防止兒童沉迷于互聯(lián)網呢?廣州兒童心理咨詢中心:盲目封鎖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變封鎖為疏導,加強引導是上策。以下是6條建議,家長不妨嘗試一下。
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在疫情這段期間,孩子們需要使用手機上在線課程,一些孩子在不學習的時候也想看手機和玩手機。根本不可能讓孩子們遠離手機。既然不能,我們就只能換一種方式,帶領孩子們去更多的了解電子產品工具性的作用。
例如,您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地圖查詢出行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去和孩子互動通過引導的方式通過手機軟件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從而讓孩子們將電子產品中的信息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除了這些功能外,孩子們還可以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功能,如拍照、錄像、天氣預報等等。
當疫情好轉,可以增加孩子們的戶外活動
為了確保安全,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們逐步進入社區(qū)廣場、公園等安全場所,享受體驗春天的美景。又或者多帶孩子們去做一些例如打球,跳繩等戶外活動。
陪著孩子去使用電子產品
一些研究指出,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又父母的陪伴和溝通,再在時間上加以適當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兒童對電子產品的上癮。因此,我們應該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兒童選擇畫面質量精美、情節(jié)健康的視頻和節(jié)目,最好包括生活或科學知識。與您的孩子一起觀看和討論,引導他們思考,“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這個實驗真的很有趣。我們稍后再試試。
用更多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父母可以在家里做或引導孩子做很多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
1.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飯,讓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比如選菜、洗碗、,或者品嘗咸的食物,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家庭參與感和責任感。其他家務活,如洗衣服和掃地,可以向孩子求助。
2.寫文章、日記和信件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給老師、好朋友和他們關心的人寫信,發(fā)微信、發(fā)電子郵件,或者,當他們再次見面時,親自發(fā)一封手寫的信,以表達他們的愛
3.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欣賞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
家人一起讀書,或者讀他們最喜歡的書。他們可以一起看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和電視,然后一起分享和交流,這不僅增加了知識,而且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
4.探索孩子的興趣
家長可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努力發(fā)掘孩子的興趣和愛心。例如,學習畫畫和下棋不僅能發(fā)現孩子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與孩子們一起制定三條規(guī)則
實踐證明,事先約定比事后懲罰更好、更容易實施。但許多家長說:我們對孩子有三條規(guī)定。為什么仍然無效。
親愛的家長和朋友們,您是否忽略了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明確指出孩子們需要改進的行為
例如,每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小時,玩手機必須在完成家庭作業(yè)后進行。目標應具體明確,便于測量。明確說明孩子們可以從完成協(xié)議中得到什么,如果他們不完成協(xié)議,他們將失去什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少說”不“,多說”是“。例如,”如果你完成了協(xié)議,那就可以去看電影“,而不是”如果你沒有完成協(xié)議,你就不能看電影“。看著這兩種說法的含義又點不一樣,但是,只要孩子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就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2.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協(xié)議時,即使是分階段協(xié)議,家長也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協(xié)議,他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協(xié)議將毫無約束力。
3.在達成協(xié)議的過程中,注意”約“字
這個詞,盡量吸收孩子們的意見。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協(xié)議“變成來自父母的單向”命令“。如果家庭教育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它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尊重和信任孩子。
父母應該樹立榜樣
有些父母會說,我曾試圖與我的孩子就電子產品的使用規(guī)則達成一致,但這是徒勞的。那是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個代碼只為他們自己使用是不公平的。那么,父母可以這樣做: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請平等對待他們;在禁止兒童玩電子產品期間,請與您的孩子一起堅持!換句話說,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的數據,每一天孩子們的上網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而父母每天花在上網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因此,在這方面我們身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那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如何去使用電子產品?
事實上,為了教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因此,針對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都給出了一下干預建議。
1-3歲:盡量不要讓孩子碰手機
為什么孩子在幼兒時期不能碰手機?首先,兒童的視網膜只有在12歲時才能發(fā)育和改善。在此之前,他們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電子產品
其次,一些專家說,更多的兒童在兩三歲時接觸電子產品,七八歲時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如果家里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么做?
1.父母盡可能的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去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積極更新孩子的玩具。
2.不要從父母的手機下載游戲,以免孩子因為游戲成癮而要求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他可以向孩子演示如何打電話、發(fā)送聲音、拍照等。從而建立孩子對手機使用的正確理解?
3-6歲: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許多家長偶爾會把孩子交給手機游戲的”照顧“,以便暫時保持清潔。然而,3-6歲的兒童仍然很年輕,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接觸到游戲,他們就會非常上癮。
如果家里有3-6歲的孩子,正確的方法如下:
1.父母和家人嘗試刪除手機上吸引孩子的游戲、音樂、視頻和其他應用程序。即使孩子們想玩手機,除了翻閱相冊和拍照,他們也不會覺得有趣。當然,他們不會一直纏著父母玩手機。
2.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與孩子們一起讀更多的兒童讀物。
3.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多帶自己的孩子去體驗大自然和多鼓勵孩子們去多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許多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叛逆時期。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會變得固執(zhí)和暴躁。對于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做:
1.與孩子協(xié)商,指定玩手機的時間和時間。作為一項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如果你違反了它,懲罰的手段,我們可以設定未承擔家務作為懲罰。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們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們乖乖地停止玩手機游戲“。允許孩子頂嘴、哭泣和其他不滿情緒。
3.父母應盡量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例如,父母希望孩子在玩手機之前完成家庭作業(yè)。他們不是說”現在就做作業(yè)“,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很有趣,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yè)?!拔視粗阃瓿捎螒颍缓竽阕鲎鳂I(yè),好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兒童合理使用手機
該年齡組兒童處于青春期前奏期,他們的思想以及認知水平都比較高,在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都已經具備一定能力。家長應堅持適當的干預和合理使用。
1.對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的變化要多加關注,同時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
2.和孩子溝通和協(xié)商制定玩手機的規(guī)則,譬如,什么時候玩手機,玩手機的時間是多久,如果超過規(guī)定的時間會受到什么處罰等等。
3.正確看待兒童使用手機的積極影響,引導兒童合理使用手機。例如,在手機上閱讀電子書、在手機上搜索學習信息等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