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理咨詢的概念
中國心理學會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給出了心理咨詢的定義:
心理咨詢(counseling):指在良好的咨詢關系基礎上,由經過專業(yè)訓練并擁有相關資質的心理師運用咨詢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對有心理困擾的求助者進行幫助,以消除或緩解求助者的心理困擾,促進其心理健康與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心理咨詢更側重一般人群的發(fā)展性咨詢。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定義:
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由具有行業(yè)或者主管部門認定資格的專業(yè)人員,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通過語言與非語言交流,給予個人或群體幫助、啟發(fā)和教育,使其改變認知,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解決其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其人格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
關鍵點:①心理專業(yè)人士,②科學的方法,③言語及非言語的交流,④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綜上,筆者認為心理咨詢是指心理咨詢師運用科學的心理學技術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困擾,提高其心理發(fā)展水平,促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
1.2心理咨詢師
2001年我國開始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化之路,《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定了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yè)人員。
關鍵點:①心理學知識,②心理學原則,③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④解除心理問題。
筆者認為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采用心理科學的方法,采用其他方法幫助他人解除心理痛苦的人不能稱之為心理咨詢師。
比如某佛教信仰者因家庭變故心里痛苦,后經某佛教大師寥寥數(shù)句點撥,信心大增,決定化悲痛為力量過好自己的人生。從效果看來,該大師的確幫助該信徒解除了心理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把他稱為心理咨詢師。與之類似的師長、家人、朋友、同事甚至居委會大媽(思想工作)都可能起到安慰、理解、傾聽的作用,達到使來訪者身心舒暢的效果,但是他們也并非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學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叫做“該來訪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良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確實可以起到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但這個過程不能稱之為心理咨詢。做為心理咨詢師一定要秉承采用科學的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的信念。1.3心理咨詢師的基本條件要求1.3.1價值觀要求①唯物主義觀點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雖然經過心理學者的不斷探索,心理學的領域不斷再擴大,但占卜巫術等迷信永遠不可能成為心理學。心理咨詢師要用唯物主義觀點看待心理咨詢,才能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到來訪者。雖然鼓勵心理學本土化,但不意味著可以把封建迷信思想帶入心理學的范疇。如果某人與偽心理學(手相學、顱相學、筆跡學、神經語言程序學、星座學、心靈控制術等)為伍,就不可能稱之為心理咨詢師。②普遍聯(lián)系觀點是指心理咨詢師應該以整體觀念去看待來訪者的問題。心理問題從來不是獨立偶然發(fā)生的,它與來訪者的心理狀態(tài)、生理狀態(tài)、社會因素都有關系。
③限制性觀點咨詢師的能力、職責、情感都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心理咨詢的時間、目標、效果也都應該是有限且可評估的。所以作為心理咨詢師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萬能的,要對自己的能力及心理咨詢過程有一定的把握。注:通常每次的咨詢時長是50-60分鐘(首次咨詢可以適當延長)。④歷史-邏輯-現(xiàn)實相統(tǒng)一的發(fā)展觀來訪者在面對咨詢師的時候,只是展現(xiàn)了其當前的狀態(tài),其過去的狀態(tài)與未來可能發(fā)展的狀態(tài)都是咨詢師無法直接觀測的。而來訪者狀態(tài)也是不斷變化的,既受其個人史根源的影響也受當前環(huán)境或未來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這就需要咨詢師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來訪者及來訪者的心理問題。1.3.2中立性態(tài)度要求人的舉止言行有千差萬別,其原因是個體的心理差異。這些差異來源于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所以作為心理咨詢師不能要求來訪者持有與自己相同的價值觀。作為心理咨詢師應該秉承中立性態(tài)度,絕不輕易評價來訪者的情緒、處事風格以及價值取向;也絕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及價值觀帶入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在這里,筆者建議咨詢師需要練習一種“放下自我的能力”,所謂放下自我就是放下自己對某一事件態(tài)度和理解,轉而站在來訪者的角度,持來訪者的價值觀去思考這件事。比如,某女性來訪者因遭遇家暴,每天擔驚害怕,內心痛苦,但不想離婚,前來咨詢。如咨詢師沒有秉承中立原則,可能會馬上說道:“你要報警”;“馬上離婚”;“應該馬上還擊,給他顏色看看”。很明顯可以看到該咨詢師帶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①如果是我,我會馬上離婚;②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還擊;③離婚就能讓她擺脫家暴,從而不再心理痛苦了。作為心理咨詢師,要理解來訪者并不能像咨詢師一樣擁有強大的內心,對任何事情都能輕松做出決定,所以才會出現(xiàn)糾結與痛苦。所以來訪者的核心問題是“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夠(包含情緒、認知或行為問題)”,只要心理咨詢師幫助來訪者提升其心理發(fā)展水平,使得來訪者獲得獨立分析決策的能力,自然可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注: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也不要完全中立,涉及大是大非問題,是一定要所有傾向的。1.3.2核心品質要求做一個尊重生命、熱愛生活且有利于社會和他們的人,是心理咨詢師的核心品質。除此之外, 咨詢師要有責任心,要善于容納他人,也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善知進退。1.3.2自我覺察及修復能力要求心理咨詢是一個“以心換心”的過程,咨詢師會有一定的卷入,這時咨訪界限會變得模糊。如果咨詢師不能及時覺察,極可能出現(xiàn)“移情反移情”的情況。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咨詢效果,甚至對來訪者及咨詢師本人造成傷害。另外,咨詢師的自我覺察還包含對自己情緒、情感、能力水平及自我成長的覺察。心理咨詢師也是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見自己的問題,在幫助別人修復心里之前,要先學會自我修復。吉林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何思彤副教授說過,心理咨詢師的最大工具就是自己。所以對自己好點。1.4心理咨詢的對象
心理咨詢的對象一般來說有三類:①精神正常,但存在于心理有關的現(xiàn)實問題的來訪者;②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生活、工作、學習受影響的來訪者;③潛伏期或康復期的精神障礙患者。1.5心理咨詢的分類
按性質分:發(fā)展心理咨詢、健康心理咨詢。
按規(guī)模分: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咨詢。
按時程分:短程(1~3周)、中程(1~3個月)、長程(3個月以上)。
按形式分:門診面詢、電話咨詢、互聯(lián)網(wǎng)咨詢。
注: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線上咨詢興起。線上咨詢不受地域限制、省卻差旅成本及時間成本,咨詢者的隱私也得到極大的保護。
但目前世界范圍內,學界的主要咨詢技術及研究方向都是面向一對一面詢的。發(fā)展線上咨詢技術將會是一大課題。
本號也會持續(xù)更新一些基于實踐的線上咨詢技術文章,歡迎大家研究討論。
1.6心理咨詢的任務
心理咨詢并非是行醫(yī)看病(非醫(yī)患關系),也并非是教育(非師生關系),而是一種聯(lián)盟的求助關系。
心理咨詢的任務并非是治療精神障礙,也是不價值觀的灌輸,而是提升來訪者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讓其更有能力(探索、分析、決策能力)去應對生活中的困難。
從總體上來說,心理咨詢的任務是幫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類心理問題,克服輕度心理障礙,糾正不合理的認知模式和非邏輯思維,學會調整人際關系,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適應能力等等。
心理咨詢完成上述任務的目的就是提高個人心理素質,使人健康、愉快、有意義地生活。
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 心理咨詢師: 基礎知識[M]. 民族出版社,2005.
具體任務有以下幾項:
①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的內在世界;
②幫助來訪者了解和改變不合理信念;
③幫助來訪者學會面對和應對現(xiàn)實;
④幫助來訪者學會理解他人;
⑤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我;
⑥幫助來訪者構建合理的行為模式。
1.7心理咨詢的一般程序
心理咨詢并不是隨意的聊天,而是一個非常嚴謹有序的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可評估且需要強大的心理咨詢技術做支撐的。
2給咨詢師的建議
2.1新手在考證時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上面;但在從業(yè)前,一定要對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yè)進行深度理解。
2.2心理咨詢是一定要有一個嚴謹過程的,咨詢師可以根據(jù)個體情況進行微調,從而形成自己的咨詢風格。
2.3關注心理行業(yè)資訊,別做迷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