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 2018 年發(fā)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兒童和青少年出現(xiàn)抑郁癥狀的比例是 19.85%,在中部地區(qū)的兒童和青少年中,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 23.7%。
也就是說,在中國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可能存在抑郁癥狀。我們眼中祖國的花朵,病了!這個事實讓人心痛!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青少年出現(xiàn)重度抑郁癥狀的比例也在增加。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國民心理健康報告 (2019-2020)》顯示,在高中的孩子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高達 10.9%~12.5%。但還是有很多人難以接受:
“小孩子有什么可抑郁的?”
“不愁吃穿,還有什么不高興的?”
“孩子不總是陽光、快樂的,孩子也會感到孤獨、憂郁和脆弱?!?/div>
……
這樣的時候,不就是我們成年人最該站在孩子們身后的時刻嗎?可能也是我們作為孩子不曾得到過的時刻。
承認孩子有情緒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如就抱抱 Ta 們,拍拍肩膀:
“沒事的,會陪著你的。”

研究發(fā)現(xiàn):
3~5 歲的學齡前兒童抑郁時,可能表現(xiàn)為明顯地對游戲失去興趣;
6~8 歲的兒童可能更多表現(xiàn)為軀體癥狀,抱怨身體不舒服;或者經(jīng)常過度大喊大哭;
9~12 歲的兒童更多出現(xiàn)自信心低下、自責、離家出走等行為;
12~18 歲的青少年則會表現(xiàn)為學業(yè)問題,或作出魯莽、不計后果的行為。
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典型和多變化,想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抑郁癥狀,就需要身邊的人予以足夠的關(guān)注和敏感度。但遺憾的是,這份關(guān)注和敏感,可能恰恰是遭遇抑郁的孩子生命中最缺乏的。甚至正是這種缺乏,增加了他們抑郁的風險。
臨床上有個現(xiàn)象,很多被認為「有問題」孩子,在醫(yī)院差不多好了,回家沒多久又復發(fā),來醫(yī)院再治好,回家又復發(fā)。這令很多精神科醫(yī)生和心理學家感到不解。而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想說:合理嗎?!家庭教育生病孩子來吃藥。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對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能起到最大影響的從來不是外人,而是孩子的家庭成員——最常見的就是父母。
針對中國孩子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父母體罰和心理控制,也會增加孩子抑郁的可能性——那些遭受父母體罰,或經(jīng)常被父母羞辱、罵很難聽的話或冷漠對待的孩子,出現(xiàn)抑郁癥狀的可能性明顯更高。
當未來遭到問題或挑戰(zhàn),他們也會感到,好的生活是自己配不上的,糟糕的狀態(tài)才是命中注定,因而很容易放棄掙扎,讓自己在負面情緒中一直沉下去。但比較遺憾的是,很多孩子即使已經(jīng)確診為抑郁癥,父母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仍非常嚴厲。
而這落在心理癥狀的覺察、診斷和治療上,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
心理學家曾指出,孩子對自己和對世界的信念,最初就是在和父母的相處中建立的。被父母愛過、呵護過的孩子,會感到自己值得被愛,也會感到生活至少是值得期待的。當他們遇到壓力,他們能相信自己不會一直身處低谷,值得更好的生活,因此在當前的處境中看到更多可能性和資源,更可能走出困境。
但如果是一個經(jīng)常遭到父母拒絕、否定的孩子,尤其如果他還看到,其他孩子能得到父母的呵護,他就會覺得,自己得不到呵護,是因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愛不是賺很多錢給他買貴的好的玩具,愛孩子不是給他買品牌鞋子品牌衣服,愛孩子要什么給他什么,愛孩子就是簡單一個擁抱,愛孩子就是簡單二個人無話不說,愛孩子就是簡單的三個字“在一起”。
老百姓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為了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的,也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明白為人父母的不容易,但在咨詢過程中,有孩子對我說“老師,都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又有誰知道可憐天下孩子心?”,我真的驚到了,孩子跟我說“我不怨恨爸爸媽媽,所以我難受的時候我只想用那刀子割自己,看到出血了,心沒那么痛了”
“為什么不能跟我父母說呢?”
“我不想說,因為每次跟他們說,他們都會說是我的原因”
“嗯,打個比方”
“打個比方,我說爸爸,我最近記憶力不好,老記住東西”
“然后呢”
“爸爸說,那當然啦,你每天晚上看手機那么晚,不好好睡覺,第二天上課肯定暈暈乎乎的,您看,什么都跟手機扯上。就煩他們這樣!”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青少年致病致殘的最主要因素,其實是抑郁癥。根據(jù)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nèi)有約 20% 的兒童和青少年經(jīng)歷過抑郁癥狀。在中國,這個比例也接近國際水平。
即使這幾年關(guān)于未成年人抑郁的新聞越來越多,很多人還是沒辦法接受小孩子也是會抑郁的事實,而且,越來越多的調(diào)查已經(jīng)證實,兒童青少年抑郁絕不是個別現(xiàn)象。它的普遍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除了及時向?qū)X煓C構(gòu)尋求幫助,更建議全民學心理。如果有人還在為幾千元的學費而糾結(jié),那么ta將來就會買更大的單。
十年前的我心理咨詢收費500元一小時,現(xiàn)在的我給我5000元一小時,我也無能為力幫到所有求助的人,因為時間就擺在那里!趕緊吧,拿出一小時的咨詢費,卻可以為您及家人保駕護航一輩子,不會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劃算不劃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