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BS一下“原生家庭分析”這個心理咨詢的方向。
在中科院心理所的課上認識一個轉行做心理咨詢師的未來潛在同行,
他把自己的方向定位為“原生家庭分析”。
其實我理解和佛洛依德被批判的精神分析法其實是一個意思,
只是不跟你扯“一切皆性”了,
這一派的觀點是“一切皆原生”,
我不想討論科學上對這個的批判,
不管怎么說這一套在實際咨詢中“很有市場”。
普羅大眾聽到這個紛紛點頭稱是,
而且表示很“實用”。
誰小時候還沒經(jīng)歷點挫折啊,
反正說我們都被原生家庭傷害過埋下了種子,
這事情反正也無法證偽就是了。
這是個挺有意思的心理現(xiàn)象。
心理咨詢在很多時候不是“治療”,
其實是一種傾訴和發(fā)泄,
一種給自己一個交代,
平衡了就好。
抑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富貴病(生理上內(nèi)分泌出了問題的除外),
但凡不用開藥就感覺良好的心理疾病都不是真病。
科普的多了大家反而覺得自己都有了病,
其實還是閑的。
真正的忙起來沒空胡思亂想這些心理問題就都好了。
(參考最近的一本新書《像我們一樣瘋狂》,我完全認同。)
前段時間有朋友轉我說李飛飛團隊診療抑郁癥準確率超過80%,
我就只能呵呵了,
抑郁癥的識別根本沒groundtruth。
我是也打算切入標準化批量化自動化來著,但肯定不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