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咨詢,在于協(xié)助一個人對自我的理解,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自我共情——一種對自我具有關心、溫柔、同情的理解和接納。
心理咨詢師需要擁有發(fā)自內心而絕非技巧的關注目光,去共情另一個人靈魂的困境。這一目光最終會使得來訪者能夠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因此,心理咨詢師首先應該是一位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其次才是一位科學家。他或她需要將自己生命和靈魂的真誠,浸入來訪者的生命和靈魂中,去將一份遺失的生命帶回人世間。
一個心理咨詢師首先是真誠和具有同情心的人,他或她可以有些缺陷,但卻能夠坦然開放自己的心靈。一個能夠如此開放自己心靈的人,才能真正具備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靈魂準備。
單一技巧對于真正的心理咨詢是無用的,因為在治療過程中,一切技巧都將被來訪者識破。所以心理咨詢不僅僅是一種知性的工作,而且正如精神分析大師科胡特所說,“這種人奉獻其生命來幫助他人,借助于對他人的內在生命之神入浸泡獲得的洞識……分析師(心理咨詢師)必須努力不要像個程序設計良好的電腦……分析師的回應需要用其人格的慎獨層面之參與?!?/p>
02
而這些內涵性信息的傳遞,并不能通過理論教學和閱讀得來,因為生命的豐富性往往承載于鮮活的故事中。當代著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專家歐文·亞隆在他的臨床教學中,運用小說和故事來進行心理治療教學,如《當尼采哭泣》《診療椅上的謊言》等,我覺得這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治療教學。
在人類社會部落時期,年輕人在接受青春期成年禮后,部落的長老就會給他們講授一些有關部落的傳說軼事,通過這些傳說軼事,部落的新成員們就無意識地學習到了有關部落的精神、經(jīng)驗、教訓,一種精神性就開始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