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學近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意,但最難的還是理解其精神并去實踐。這篇TED的主講人Shawn Achor用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討論成功和快樂之間的關系,其實還滿有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效果。
首先,試著回想看看,是不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聽到以下的謎之聲:“只要考上前三志愿就可以海闊天空了”、“只要考上臺清交人生就成功一半了”、“一定要考上念國立的研究所才能進好公司呀”、只要?
這種“一定要完成XX目標才有資格感到快樂”的思考邏輯伴隨我們成為大人,但是真正的快樂好像總是隨著下一個目標的出現(xiàn),默默地又飄更遠了。
我們的社會集體意識,總是把幸??鞓吠频搅硪欢耍驗槲覀円詾楸仨毾瘸晒Σ艜容^幸??鞓?。
好貼切又好悲傷。每經(jīng)歷一次成功,就會需要把期望的成功目標更改一次:過去成績不錯,現(xiàn)在要更好;進了一所好學校,下一所學校就要更好;得了一個好工作,下一個工作要更好??長久以往,我們的腦子永遠體會不到快樂,或是短暫的快樂立刻就被擔心新目標無法達成的焦慮給取代。
但這其實并不科學,因為我們的腦子是“被誘導”覺得一定要達成什么之后才能得到快樂,而不是真正應該運作的方式。科學上來說人感覺積極時,腦內(nèi)釋放的多巴胺會大量涌入我們的身體里,不僅讓人感覺積極正向,更能夠讓腦內(nèi)所有的學習中心打開,讓人學得更快更好。(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做喜歡的事情特別容易上手,因為快樂嘛!)有鑒于此,正向心理學建議我們把成功和快樂的公式反過來寫:不是達成目標讓我們快樂,而是讓腦子能搜尋并記住過程中的快樂,我們才更容易達成目標獲得成功。
但是要改變習慣都是需要練習的,演講的最后也提供了訓練菜單:
每天寫下3件令人覺得感激或讓人開心的事連續(xù)21天
每天都先從正面掃描世界,而不是先看負面
所有的理論都是如此,沒有搭配實際的作為可能都是空談。但活在如此變化快速又競爭激烈的世界,善待我們的腦子應該不是件壞事。用快樂正向的事情來鼓勵我們的腦子,讓腦子記住這個模式習慣這樣的運作,讓自己更積極、更快樂、更有效率地面對每個挑戰(zhàn)。